史料辑录
域情概览
新闻要事
古今揽胜
风物图典
历史经纬
大名人物
史志书展
文化长廊
丽君文化
消费指南
异域风情
史料辑录
方志馆藏
方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行业采风
志鉴动态
市场扫描
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史料辑录 >> 大运河(河北邯郸段)调查取得新成果

大运河(河北邯郸段)调查取得新成果

发表日期:2014-8-14 10:03:25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运河沿线分布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并形成与运河相关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邯郸境内现存大运河主要流经邯郸东南部魏县、大名、馆陶县等地,长约百余公里,下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贯通。邯郸大运河历史上曾屡经变迁,东汉末期称白沟,隋唐时期以永济渠、御水、淇水互称,宋金元时期多称御河,明清时期称卫河,今称卫运河或漳卫运河。与之相应,肇始于东汉末期、形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延续至今的运河文化,以其跨越时空之长、流经地域之广、遗存之丰富,而成为邯郸历史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并在中国大运河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国家文物局于20079月正式启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083月,邯郸市正式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33联盟城市之一。20093--4月间,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根据国家和省文物局“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部署,并受河北省大运河保护规划办的委托,组成了由所长领队、专业人员及相关各县文物部门业务人员参加的文物调查队,主要对邯郸段古运河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和疏理,并对古运河所涉及的魏县、大名、馆陶、邱县、曲周等五县范围内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基本理清了白沟、利漕渠、永济渠、西渠(又名通济渠)、御河、卫河等不同时期、不同区段古运河的大体流经线路,并发现了部分运河河道及相关遗迹。目前,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已基本结束,并向上级部门呈报了《古运河邯郸段考察报告》。

此外,调查人员还对大名县小包头段汉代河堤、赵鸭窝段古河道及新石器时代遗址、馆陶县鸭窝村段及浅口村段老漳河故道、果子园唐代墓群等作了实地调查。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以及大部分河道均被淤埋在现地表深处,难于窥见全貌,所以,本次考察及对各时期古运河流经线路的认识,难免会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出入,但自汉魏时期的白沟开始,到今之卫河,自西向东、由西北向东南,逐渐迁移的趋势还是可以肯定的,所划定的古运河的线路位置,也有待将来新的材料逐步证实和修正。(来源: 河北省文物局  发表日期: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