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熟悉资料和纲目。长编简单地说就是按照纲目编排资料。因此,为使资料安排恰当,编写前先要熟悉资料和纲目。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一次集中熟悉一部分(一卷或一章),一边看一边思考,把资料和章节目挂起钩来。
第二步,消化资料。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予以消化,筛选出收入长编的资料,在头脑中大体考虑好如何安排。原来整理的资料分类不够细,有的一条资料并不单说一个问题,要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删节,只留下准备写入志书和用来作旁证的。志书所需要的资料,有的并不是完整地记在一张卡片上,而是分散在几条原始资料中,要进行归纳综合,用编者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三步,组织资料,进行编写。即按事物的内存联系和编写志稿的顺序,把有关资料组织编排起来,连缀成文。所用资料主要有三种情况:①经过删节的较为完整的原始资料,这是主要的。一条原始资料如含有几方面的内容,可分别抄写归类。②用编者的话串起来的简短的(一句或几句)原始资料。③编者综合多处原始资料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资料。凡原始资料加引号并注明出处。用编者的话写出的资料,一两句便罢了,若长篇大段,应注明资料来源,以备查。所用资料要围绕事物的发生、发展、兴衰、起伏、现状和体现其规律性等方面去选取,掌握“宁重勿漏”,“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则,尽量不遗漏有用资料。长编不同于志稿,为保持资料的原貌,能用原始资料的,不用编者的语言改写。分类上不象志稿那样严格,为保持资料原貌,保存更多的资料,允许稍微超出本节本目范围,当然超出太远是不允许的。几种资料对同一问题的记载不一样,已经过考证的,只录正确的资料。正误明显,考证简单的,不记考证过程;正误不明显,或几种意见已并存了很长时间,或原先多数人认为正确的正是错误的,要记载考证过程,写明论断的依据。未作考证或没考证出结果的,几种资料都应收入,以待进一步考证。收录长编的除文字资料外,还包括口头资料、实物资料、考察资料和图表等。
在人员安排上,最好是采编合一,即将资料收集人、长编编写者和志稿编写者统一起来,这样便于熟悉资料和篇目,有利于提高志书质量。
在一个分志中,长编不一定非从第一章开始编写。谁先谁后,主要看资料和篇目情况而定,即哪一部分资料基本齐全、篇目基本成熟了,就编哪一部分,如果几部分资料和篇目都差不多了,又由多人分别承担,也可同时进行。为保证质量,统一规范,可选一部分先行编出,大家进行评议,以探讨编写长编的方法,并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定,供大家遵循。没收入长编的资料存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