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街志可分八大部分:①以序开篇,统领全书;②编辑说明,紧跟其后;③篇目续之,展现全貌;④概述要点,介绍特色;⑤综记大事,凸现脉络;⑥正文分类,分事详述;⑦附录殿后,以补不足;⑧编后收尾,明了始末。八大部分有起有落,前后呼应;有经有纬,纵横有致;有表有里,主次分明;有宏有微,相辅得宜。
1、序的编写
“序”是说明主旨,介绍、评论全书。鸟瞰全志,综说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志书讲究“述而不论”,只有“序言”用论述体,亮明观点。所以是“以序开篇,统领全书”。多则500字,少则百数字。
2、编辑说明的编写
“编辑说明”即古志所称“凡例”,即“发凡起例”,也就是阐明编纂此书指导思想、编纂体例、行文规则、事实考订、资料来源等情况的规定性文字。尤其是志书体例、体裁、语言、技术标准处理,非定规范不可。
指导思想,在新时期主要是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求真务实的观念来处理历史问题。
从编纂体例、体裁的规定方面,要求明确志书的断限时间、篇目结构、行文格式、历史纪年、地理名称、数字书写、话语角度等。
从体裁来说,包括记、述、志、传、录、表、图、照等多种方式;
从话语角度来说,是采取第三人称、过去式,用较客观的角度加以表达。
志书标点符号的使用、技术参数的使用、纪年、记时、记事、记人、记地名等,也都要加以明确。
3、篇录的编写
一部志书的格局结构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篇目。篇指组成志书的各大部分,即各个分志。目指一个大部分中的各小部分(篇、章、节、目)。
篇目是志书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框架,是志书工程的蓝图,是志书的结构形式。
篇目贵在精当,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按一定标准划分门类,是“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载体”和“朴实、严谨、科学的资料书”。没有这样的篇目,就很难将多学科、互相制约、纷乱如麻的事物理顺,能够理顺事物的篇目,其大概要略是:科学划分门类,严格划分层次,统一划分标准,严守志书体例。
4、概述的编写
概述是总揽全志大势、揭示兴衰起伏、沟通内外联系、彰明因果关系的综合性记述体裁,概述为全书之纲,是读志的向导。
概述一般模式是,综括地理状况,纵述历史全貌,横陈各业成就,条述地方优势,以策论发展远景为殿后。一般不超过2000字。
5、大事记的编写
大事记是志书的一种重要编纂体裁。因为“述”体在前,故“记”位列第二。“记”要列专条予以说明,要详今略古,适当选择本村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记述,使读者能了解该村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大事记所选录的事件,应当是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本地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
(1)事件的发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尔后的历史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的。如重大的军事行动和政治运动,政治制度、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重要的工程建设,重要政策法规的颁行,重要机构的设置和重大的人事调整,以及重大的天灾人祸等等。
(2)事件发生时,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虽然影响不大,但与以后的历史发展大有关系,或者标志着某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如新的生产力的出现,新的生产关系的发生,科技和各行各业的首创与发明,新的社会风气的萌芽,新的思潮的传播,革命组织的开始建立等等。
(3)虽不属前两类,但发生时对社会震动很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且又“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重大事件。如突发的英雄行为和社会丑恶行为,重大刑事案例的曝光等等。
以上概括当然不可能统括所有的大事内容,但只要用是否有资治、教化、存史价值这个总标准去衡量和选录大事,就基本可以杜绝滥收和遗漏之弊,做到该收的尽量收录,不该收的一件也不录。
6、正文的分类
正文分类是全志的核心、主要部分,怎样写志书主要讲的是这一部分。正文分类即篇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专家说:“故欲精志例,先求分目之允。” 一部志书的格局结构用文章表达出来就是篇目。篇指组成志书的各大部分,即各个分志;目指一大部分中的各小部分。篇目是志书的设计蓝图,是收集资料的向导,整理资料的提纲,分工写作 的依据。
(1)篇目设计的原则
①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横是指按照事物的性质分类记述,叫分类。纵是指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叫分期。横向,门类齐全,该有的一个不能缺;纵向,从头到尾、从古至今、从发端到现在。
②横排为主,先横后纵,即先分类后分期。
③归属得当,分类得法。
④排列科学,先后有序。
⑤点面结合,宏微相织。
⑥具备个性,特色鲜明。
⑦各体并用,有机结合。
⑧执简驭繁,精拟标题。
(2)篇目排列的原则
古人讲究,一地志,二民志,三官志,四政志,五事志,六文志,七物志,八杂志。现代新志书排列顺序是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村街志一般设地理环境、建制、人口变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民兵兵役、村民委员会、农业、副业、工业、教育卫生、精神文明建设、人物、村民生活、习俗、方言谚语等。
7、附录的运用
附录殿后,以补不足。附录是志书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设附录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资料,以起存史的作用,在志书中附录用来辑存对志书正编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必须保存以传之后世的资料文献。另外,附录中的一些资料还可以同正文相呼应,以深化主题。如果不设附录,则与志书内容有关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府法令、典章制度无法纳入志书,这在志书的体例上是个缺项,也将有损于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使地方志起到“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讨论,目前附录收录的主要内容在志界基本趋于一致。附录的编目:“①地方文献(重要的文件、通告、公约等)。②旧志简介及序、跋、译文选辑。③参考资料索引、资料来源。④注文解释。⑤图、表。”
8、编后记的编写
编后记是一部志书编纂审定之后,由编纂者所写的后记。它在志书中占的篇幅不多,位置也不显眼,但却是志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作用:
(1)沟通作用。在编后记里,编纂者才能用第一人称坦诚直言,说说修志工作的艰难历程和多年笔耕中的酸甜苦辣,使读者了解修志确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文化工程,盛世修新志,来之不易。更好发挥志书“资治、教化、存史、致用”的功能。
(2)借鉴作用。在编后记里,通过回顾修志历程,总结积累一部部志书编修的基本经验,连同志书一起,留下一笔可贵的资源和精神财富,可为若干年后续修新志提供借鉴,在修志同行中可起到相互交流的作用。
(3)补白作用。在编后记里,可以把修志的有关问题在志书的其他地方难以述说或在凡例、前言中没有交代清楚的事加以补叙。有的把本地区历史上修志情况补写一段;有的把修志中碰到的难点问题以及如何处置的办法作一番交代;还有对各级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修志人员积极参与、关心支持修志工作作了贡献的表示谢意,等等。
编后记要开门见山,简短明白,大多数在1000字左右。
9、人物的编写
人物篇是一部村街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哪些人物该入志,哪些人物不该入志,入志人物如何写才恰如其分,成了一个难以处理的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结合所志村的特点,以及各种入志的实际予以说明。
(1)收录标准
①建村后的英雄人物、劳动模范、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五四奖章获得者、各类“十杰”、“十佳”、“三八红旗手”、各类“优秀”、“科技精英”、各类学术组织理事、抗灾英雄、见义勇为者、自学成才者、纳税大户、资助贫困学生的突出人员、留学生、援外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乡局级以上党政人员、军队排级以上干部、百岁老人、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能工巧匠、名师名医、各种艺人、企业的领导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在家乡兴办福利事业,创办学校、修桥筑路、投资建厂、支持农业开发、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振兴经济作出重大贡献者,以及对村街志编纂、出版作出较大贡献的村内外有识之士等等。
②要注重传主对国家、社会和村的贡献和影响,不单纯以官职的高低为标准。对于封建时代“名宦”,要根据其业绩,分别不同情况予以立传、简介或列表收录。
③要突出村庄特点。根据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历史发展条件收录,如经济发达村要多收录经济人才;文化发达村要多收录文化、教育名流;沿海村多收录华侨、港澳同胞等等。再如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要多收录革命英雄人物和烈士;各村在编撰人物篇时,应根据本村人才特点来选取,以突出其村庄和时代特点。
④以记载本籍人士为主,对客籍人物只要对村中的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突出贡献者,亦应收录。
⑤要以正面人物为主,适当地记述已定性的有重大恶行和明显劣迹的反面人物,让村民了解丑恶势力的残忍和反动。从反面教育村民,以诫后人。
(2)求实存真
①人物篇是村街志中最敏感的部分,编纂者更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所选的人物认真分析、筛选,要把一些虚假的、未经考证的口碑资料和传说删去,以免谬误流传。有的则应根据新发掘的可靠资料加以补充。使人物内容进一步充实丰富起来。
②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既不能以现代的观点去要求历史人物,也不能把某些古代清官与现代为政清廉的典型等同。对一些跨越时代、经历过多次重大政治运动的人物,更应按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去处理。就是对一些从当代档案中选取的资料,同样要以《决议》精神去剖析、鉴别、筛选。对历次政治运动中,由于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人物的档案记载凡有失实之处,也都应客观真实地还其本来面目。
③要做到不溢美,不过誉,不隐恶,不苛求,不用颂扬性和辱骂语言,力求做到事实准确,评价恰如其分。对于那些功过皆有,正反相间的人物,则要以辩证观点,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再现其本来面目。切不能夹以个人感情或只记其功而隐其恶,或只写其恶而弃其功,要功是功,过是过,功不掩过,过不害功。
(3)撰写方法
①立传人物主要记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物的基础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生卒年月、籍贯(祖籍)、文化程度、政治面貌、职业、职务,以勾勒人物概貌;二是人物的主要业绩,包括事业成就、典型事迹,参与重大活动及贡献,社会影响等,以示人物功过,一般不作评论。
②人物简介主要记述人物的一个阶段或一个方面的主要业绩和贡献,内容较简。简介重在写某人做何样之事,要求言简事显。
③人物表的栏目设置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但总的要求是要素齐全。如:党政干部更迭表,一般应设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务、任职年月、离任年月等栏目;获国家、省级称号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表,一般应设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嘉奖时间、嘉奖称号、嘉奖单位等栏目;专业技术职称为中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家级、省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表,一般设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称、单位、主要贡献等栏目;旅居外地本籍名人表,一般设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务、职称、主要成绩等栏目;社会、自然科学各学会、协会会员一览表,一般设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加入协会名称、入会时间、代表作品(获奖作品附后)等栏目。
④资料运用:一是凡引用的历史资料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二是人物形象要完整,基本要素要齐全;三是要掌握重点,不要事无巨细地都写上。要用简明的语言直陈其事。
⑤要“写活”人物,要通过细节的刻画,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生活习惯、举止言谈,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⑥文字记述要严谨、朴实、简洁。尤其是人物传记,要严谨而不呆板,朴实而不粗糙简单,简洁而不是空洞无物。要写出人物个性化的细节,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形象。切忌用“伟大、杰出、勇敢、顽固、恶劣、反动透顶”等概念化的词语,要把观点体现在叙事之中,实现存史、资治、育人的功能。
10、编写村街志应把握的五个要素
(1)彰显地域特色,避免趋同性。
从地方志的角度来看,一个村可能是地域最小的单位。但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一个村的变迁,可以说是整个地方变化的缩影,因此,要修好一部村街志,涉及方方面面,并非易事;而且村村相连,村与村的地形地貌、气候物候大同小异,物产资源、经济类型比较相似,民情风俗、人文环境互相渗透,相差无几。因此村街志编修既要抓全面,更要抓特色。如果机械地按照县志、乡镇、村街志的篇目来搜集资料编写,泛泛而记,面面俱到,那编出来的村街志就会千篇一律,千志一面,只有共性,缺乏个性和特色,这部村街志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如何避免村街志的趋同性呢?专家们认为:自古以来的名志佳志,也无不以鲜明的地方特色来争奇斗艳。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独特优势所在,是区位优势的鲜亮要素,必须浓墨重彩地把它写好。在编修前,应该对该村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考量,分析什么是这个村的特色,不断挖掘,丰富有关地域特色的资料。在篇目设计上可以打破常规,不拘泥于或沿袭过去老篇目或现行统一模式的新框框。必须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准确把握新时期的主旋律,去设计新的篇目,同时不拘一格,该升格的升格,展开来写,彰显本村的地域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同我异,人略我详,人后我先”。 要反复比较、提炼、归纳,突出所编写村街志的特点,这是村街志的灵魂。在篇目的设计上,在抓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特色。
(2)写好改革开放,体现时代性。
昔日的村庄逐步为新型社区所取代。农村、农业、农民正处在激烈的转型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如何记载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如何留住这一段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历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功在当代、惠泽后世”的精神财富,使先辈的优良传统能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使青年一代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激发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这就是修志者的历史责任。
一部村街志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根。透过村街志,寻根溯源,挖潜钩沉,可以从中窥见自然地理的变化、人口村落的迁移、经济物产的消长、人文风尚的传承……通过编修村街志,尽可能恢复和保存历史的本来面目,善待历史,其实也是对未来负责。对于处在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农村来说,编修村街志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3)还原历史面目,强调真实性。
“真实是志书的生命”。如何客观地、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叙一个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在正面记述成绩的同时,大胆地记载“失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做到秉笔直书,不文过饰非,不隐恶避嫌,这是每个修志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史德。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许多修志同行唯恐避之不及,以致一些志书成了只写成绩、不记失误的“功劳簿”。只有将“成绩写够,问题写透”,才能激浊扬清,祛误扶正,才能按科学发展观,稳步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即使是改革开放以后,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存在失误,如何客观真实地记载这段发展历史,记载曾经有过的失误,是需要勇气和科学态度的。在第一轮地方志编修过程中,对于1950年后的失误包括“文化大革命”的记述,有过“宜粗不宜细,宜略不宜详,宜分不宜合”的说法,曾屡遭诟病。为了还原一件事的真实面目,在不违背大政方针的情况下,该细的就不宜粗,该详的就不宜略,该合的就不宜分,否则一件事就会被弄得支离破碎,难见其庐山真面目。我们在编修村街志时力求客观记述。
“大跃进”、“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等,不少人认为“县里写乡里就不写,乡里写村里就不写”。甚至有的思想深处还认为,写问题就是给党给社会主义摸黑。其实只有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志书才有价值。
大胆记“运动”。在失误方面应大胆地记述“砸锅卖铁、砍树烧炭”大炼钢铁运动,记述了大跃进的“五风”和“割资本主义尾巴”、“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对村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通过具体事例记述极左思潮对历史文化的摧残。
客观地记述这些失误和负面的东西,立此存照,主要是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人创业艰辛,作为后人应牢记历史的教训,避免今后重蹈覆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一部村街志稿,到处是莺歌燕舞,一片升平景象,通篇是光辉成就,毫无失误和挫折,那不是事实,起码是不全面的,会误导后人,那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还怎么能奢谈志书的“资政、存史、教化”呢?当然记运动和失误必须摒弃肆意夸大和某些自然主义的描写和记述,维护和坚持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原则立场。
(4)展示人物风采,注意典型性。
地方志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物的记载。为人物树碑立传,也是为人们所关注和议论的内容,也同样是一部志书的亮点和难点。一部志书,也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写好人物志对于提高志书的品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臼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不管古代还是当代,都有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者,在群众中树立榜样者。
如何写好人物篇,展示本村的人物风采值得研究。尤其是立传人物,我们尽量注意典型性,代表性。有影响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可立传;符合条件的简介的人物可以生卒并收,按生年排列;封建社会里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和建国后考取大专以上学校的村民可以立表;还有行政副科、军队正营、职称中级以上的人员也可以立表,努力使人物篇的内容丰富多彩。既可增加志书的可读性,也可以增加志书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村街志中的立传人物中应有拓基创业的始祖、有科举获取功名者、有乐善好施的古今善人、有抗日英雄、有国家干部……。在简介人物中,有省市乡镇级先进工作者、有一直在默默耕耘奉献的基层干部和民营企业家……。所有上志人物,都应反复经过多次筛选,最后由村街志编纂委员会讨论通过。
对于入传的人物,我们尽量摒弃履历式、悼词式的写法,避免把人物写成一具毫无灵性的“木乃伊”,力求把立传人物写活,写得有血有肉,鲜活生动。
(5)充分利用图片,加强直观性。
图片是地方志书的始祖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志书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是志书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编辑搜集文字资料的同时,注重挖掘搜集、采用图片资料。各种彩色图片,随文黑白插图,其中人物篇中的立传人物和简介人物头像等都应准备齐全。这样充分利用历史图片资料,加强志书的直观性。
村街志前面公共版中,要设置地理位置图、村域地图,接着分设商贸大观、流金岁月、生活即景、艺术点滴、政务公务、荣誉奖项等多个板块;这些版块要紧扣本村的特色;图片中应有上级视察接见干部群众合影,有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翻阅这些时间、空间跨度较大的图片,就可使读者对本村百年来自然、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情况的今昔对比变化有了更加全面的直观了解。
随文插图在村街志中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选择好的图片能使志书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应随文配发尽量多图片,一是加强了文字叙述的可靠性和可视性。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图像使读者对事物获得直接的感知;二是弥补了文字叙述上的不足。志书文字具体详尽,图片则直观、形象、生动,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语言的障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满足读者“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这是文字望尘莫及的;三是随文插图还可以补白,这些图片的采用能使所记述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化,避免了沉闷的模式,进而起到美化版面和调节版面的效果。
在人物篇立传人物和简介人物头像图片的搜集和编排上,村街志编辑应千方百计、竭尽全力。要使这些栩栩如生的头像和所记述的文字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使人读后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这些头像也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积累和留下了可资永久纪念的人文资料。